[BOARD GAME] Axis & Allies 宿命二回戰(上)

占卜師夏目兒(暱稱Joe姐)的的男友羅倫是一名非常優秀的Game Master,在年多前某聰家裡就曾出色地帶領一眾無知(指對桌上遊戲而言)少男少女遊玩多副內容不算簡單的Board Games,讓我們渡過一個愉快的晚上。
自此之後,本座即對羅倫念念不忘,但一直苦無機會再續前緣。數天前與GTO相約前往Joe姐的位於好景商場的占卜店閒談,至晚上十一時左右,本座乘機提議:「不如拎副Board Game出黎,我哋一路傾一路玩……」羅倫就拿了全店唯一的一副《Axis & Allies》出來,揭開了宿命二回戰的序章……
今次我們玩的是Avalon Hill版本的《Axis & Allies》,在很多細節上與舊版都有所不同:例如英國會多了一支印度洋艦隊、各地的領土格數增加、取消「Economic Victory」之類,在此不再詳述了,有空的可往它的Online Demo查看。
一方面本座與GTO素有宿怨,未開打前已惡言相向;另一方面亦避免Joe姐與他的男友一組,一邊玩Game一邊痴纏讓人「眼火爆」,所以對戰組合變成當中最富「AA」經驗的羅倫與第一次玩的GTO,vs玩過數次的Joe姐與本座(但本座其實一生人以來只玩過三次,一次桌上一次網上連線,俱慘敗收場)。由於我方看來實力稍遜,讓羅倫與GTO分別扮演德國與日本,Joe姐選用蘇聯,而本座則兼任美英,以求用豐厚資源彌補技巧上的弱勢。
戰鬥開始,羅倫一反納粹玩家的「閃擊戰」策略,只大造守勢部隊,採用間接路線全力南下,征服非洲。不幸地本座皇家海軍的地中海勢力於第一回合已被清除,主力船團在非洲海岸以優勢圍攻納粹海軍主力時卻出師不利,元氣大損之後被封鎖在本土港口;加上美國海軍只專心於殲滅GTO小日本,霎時間大西洋淪為德國海空軍天下,非洲淪陷只為時間問題。
本座與GTO在開局之初可說士氣高昂,大作無意義的叫囂,聲言直踩東京/華盛頓,雙方均積極建造太平洋艦隊,力求全殲對方。當時本座的如意算盤是先由Joe姐拖著德軍攻勢,本座以英美之財力夾碎小日本GTO後,任由羅倫橫行無道亦孤掌難鳴,所以美國全艦聚首西岸之餘,與英國各自在加爾各答及拉薩興建兵工廠,反攻之期,指日可待。
可是GTO的幾下神來之筆卻將本座的部署完全打亂。首先在偷襲珍珠港,絲毫無損地大勝而歸後(唉……兩場大海戰都欠運),先以一支主力艦隊監視缺乏空母支援的本座,再以別動隊蹂躪澳洲及太平洋小島,將英國的武功廢了又廢之餘,又不斷提升收入,看得本座只能乾著急。
不過整體形勢仍對我方有利:加爾各答與拉薩軍團漸已成形,加上Joe姐紅軍的出色防守拖著大量德軍兵力,令軸心國於亞洲戰區的形勢越不樂觀──就連羅倫也不得不考慮從南歐調兵支援,真的,只要再多三個回合,當美國太平洋艦隊超越日本聯合艦隊的一刻,GTO的小日本將面臨覆滅。
但另一個扭轉歷史的意外事件發生,亦注定了盟軍終難逃敗北的命運。
Tweet
[PC GAME]《Diablo II》推出v1.11 patch

近日除了《Axis & Alliance》的宿命二回戰外, 其他的時間都奉獻給一款舊遊戲《Diablo II》。記得大三那年除了《AOC》以外,最常玩的就是《D2》(畢業論文可不是要來玩的……)。記得在Expansion Disc尚未推出、電腦是Celeron 400而連線尚是56k的年代,雖然明白在高等級時將得「骨」無所用,使用Necromancer的本座仍然堅持將所有Skill Point點在召喚骷髏軍團上,享受那在電腦被遊戲嚴重拖慢下那「千軍萬馬」的快感。
後來因終於找到第一份工作,撇下當時只有Lv24的角色不顧。之後數年間雖斷斷續續在台灣旅行中購入正版,以及在期後試玩了若干時間,但現在重新啟動遊戲的時候,看見那個仍停留在Lv24的小小死靈法師,仍難免湧上不少感慨。
Blizzard不愧為出色的遊戲設計者,一款解像度只得800*600的「偽3D遊戲」其實早應被淘汰,但每一次的更新檔都能給予玩家新鮮感,延續遊戲的壽命──例如過往被嫌棄的骨骨,竟然v1.10重新抬頭,骷髏兵的數目現已成為死靈法師的身份象徵,害得一眾Hardcore玩家匆忙重開等級1的新角色重新鍛練。
在相約友好重玩後的數天,最新的一個更新檔v1.11又來到了。沒有像v1.10般在Skill Tree上作重大改動,為各角色的「弱技」來個大翻案,可是那個難於登天的新任務卻是那麼誘人──若在破解檔出現之時,我們的「地獄旅行團」若僥倖升至Hell等級的話,就有機會一試了。
現在奉上「地獄旅行團」近照數張,及在內文刊登若干有關v1.11的更新資料:
成功擊敗古代人類,並獲進入Baal王座的許可。
Baal降臨,扮演Sorceress的本座已不受控制的瘋狂使用火燄九頭蛇Hydra,多得石柱的掩護及同伴作肉盾,以Lv. 33的「高齡」輕易擊敗這隻惡獸。
由6人變成3人的「地獄旅行團」接受大天使Tyrael的祝福,正式完成Normal難度。
或許各高手會覺得本座竟為通過Normal難度而興奮感到可笑,不過玩遊戲以樂趣為上,能和好友聯手殺敵,面對強敵死了又死的沮喪,比起在Battle.net獨自快速闖關有趣得多。
Tweet
《由紙皮箱到奧汀──中大動漫畫研究社借還漫畫年代記》

前言:在特殊替身「死線起步」發動後, 本座以驚人集中力,加上之前多次討論已集齊有用資料,短短兩小時間完成被追稿件,避免被人斬殺的命運。由於並不習慣因著某種目的而寫作,加上不少有趣抵死 的資料不便公開刊登,所以對這篇特稿實在不甚滿意,也寫得並不痛快。不過對於中大動漫畫研究社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服務:借還漫畫的演變,也總算有個較為完整 的紀錄,相信這篇文章總有其價值所在。本文將張貼在「中大動漫畫十週年記念特刊」內,而除本文外特刊亦將有各位幹事及老鬼撰寫的精彩文章,有興趣者記緊向中大動漫幹事查詢。
不貼白不貼,既完成如此長文,自然不會浪費張貼在本塔的機會,所以在此讓各位先睹為快。順帶在此一提,中大動漫畫研究社將於新生註冊日(但聽聞中大校方打算在該日所有地方全面封鎖學會進行任何活動,希望能找到突破口)、中大藝墟及Shaw藝墟進行宣傳/招收會員活動,入會者可獲幹事們辛苦爭取回來的精美贈品,敬請各位對動漫有興趣的準大學生若最後入讀中文大學的話,記緊入會。
《由紙皮箱到奧汀──中大動漫畫研究社借還漫畫年代記》
現在各位中大動漫畫研究社的會員,都有機會享用到會室措施及簡易的借還書系統,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但又有誰會想到,這些都是在中大動漫成立的十年間,不對努力爭取的成果?
Tweet
暫停更新31/07/2005

尚欠中大動漫畫研究社十週年特稿乙份,然而直至目前仍隻字未寫。鑑於交稿死線將於2005年8月1日00:00屆滿,本座這位「從死線起步的男人」現宣佈在交稿前本塔將不會進行任何更新,以表誠意,特此通告。
思考:希望你看過這篇情感真摯的聲明後,放本座一馬,不要再追斬了……Orz
稿件完成(雖然過期兩天)!尚有餘力再寫一篇添!更新重開!
Tweet
[閱讀報告]《日本痴漢》


今次書展花費驚人,館藏一時整理不了,先挑一兩本看完的來寫;當中又以劉世良的《日本痴漢》最短最易讀,加上數個中大動漫部落格亦有提及此書,在此也湊一下熱鬧。其實我們中大動漫的一位前幹事,外號「醫療忍者」的Piku妹妹(對不起chiu99,盜用一下你的照片)已寫了一段相當不錯的讀後感,也相當認同她的看法
。先在此轉載一段,然後本座再擔當「清道伕」,談些未被提及的瑣碎:
老實說這多少有掛羊頭賣狗肉的,書分三部份,只有頭一部份是正正貼題(也就是和書背的描述有關)其他兩部,有日本流行文化和歷史國情討論。在頭一部份裡概括地描述了一些現像,是否合理則見仁見智,個人認為觀點和談及範圍還可以,但資料則有不足之處。至於後面的部份,在下對於國內反日情緒的討論頗受落(不過當然是看諸君立足點為何),整體來說不是很有收藏價值,但看看消磨時間還是可以的。
Piku拿到的劉細良簽名,其實本座的那本也有,不過由於是託人購入的,所以名字也不是本人……Orz
來源:http://www.cuhkacs.org/~pe...
內文則為本座隨想,由於涉及不雅內容,敬請看倌三思後才進入。
Tweet
【言之有力】精英大師

剛過去的書展,小弟也抽空了一個下午與友人逛逛,友人也是賽馬發燒友,和小弟一樣,對書展的真正興趣不盡是來自喜歡閱讀,而是慣性地在每年這個書海作大海撈針,意外地碰一碰一本半本賽馬典藉。可笑吧?
與往年一樣,書展裡多年來有一攤檔是以某老牌賽馬月刊名義作擺設的,非賽馬愛好者或許沒有留意,這一攤位所擺設的已一年比一年單薄,一年比一年沒有新意,充斥著攤位的只是一件件日本製的賽馬毛公仔,其餘的如賽馬鎖匙扣、電話繩等,全是紀念品,間中也有一兩位中年婦人駐足。若果說書展是香港文化的倒影,看著這檔全場唯一的賽馬攤位,論內涵,以一位賽馬發燒友的身份可用四字來形容,「慘不忍睹」。
也不是想在此批評、或想發牢騷,反正香港賽馬的沒落是鐵一般的事實,你我皆知,要用一行夕陽工業來期望在書展中大放異彩,近乎妄想。倒也想一提小小的驚喜,就是在賽馬攤檔的對面另一品牌的攤檔,放置著一疊厚厚的精英大師特輯。當選了剛季的馬王,完成了世界紀錄十七連捷的使命,一匹在人生或許只能見一次的好馬,萬千榮譽,翻一翻特輯,製作也實在精美、用心;照片、文字取材得宜,售數百元一本是否物有所值見仁見智。個人不是特別喜歡這匹絕世馬王,剛中七畢業的友人亦然,友人卻也部署了以學生計個多月的零用錢花費在這本特輯上,只是為了在世界數百年賽馬歷史上光輝的一頁,作美好見証的回憶。
友人在買與不買之間也猶疑了很久,問我究竟好不好買。我不置可否,說只要想一想,數十年後,再拿回特輯來翻一翻,回憶起廿一世紀初,香港出現過一匹這樣的好馬,看著照片,回憶起一兩場賽事,必會有一股無言的尊敬、短暫的激動在心頭中湧現,這不是此刻手頭上的數百元可比。不知這番話有否影響到友人的決定。我回到家裡,坐在書房的椅子,看著書房牆上,上月花了八百元訂購的「精英大師」油畫就掛在此。那刻有個想法,不知放進網上拍賣場可否賣到一千元。
撰文:思力 編輯:Henryporter
Tweet
[動之魂]《日本動畫先驅》II

其實本座與能吊民在看了「II」之後,才在負責人的遊說下才再看「I」的,而這可說是相當幸運,因為若次序倒轉,在沒有《桃太郎的海鷲》這套負責人聲稱「只看這套經已值回票價」的強烈誘惑下,或許我們就沒有動力看齊兩次的放映會了。
《日本動畫先驅 II》原定有11套作品播放,當中兩套因拷貝問題而臨時取消放映(本座和能吊民亦以此理由硬屈了負責人,在下次的放映會時能有折扣優惠),雖然缺少了一套如《桃太郎的海鷲》的重心作品,但不少影片的製作年份都在1940年代以後,平均水準明顯比「I」為佳,而一眾作品已不再限於起步階段,而開始從不同方向作進一步的摸索。
左邊兩格為《春之幻想》片段,右邊一格為《魔法之筆》片段
第 一套放映的《魔法之筆》於1946年製作,故事中的主角因無意中得到一枝能繒畫實物的畫筆而重建城市的過程。雖然當中的動作設計及人物設定皆與歐美動畫相 差無幾,可是當背景放在戰後初期,百廢待興的日本,感覺上又變得相當「本土化」了。本座相當喜歡《魔法之筆》最後的結局:主角一覺醒來,之前的美女、大廈、洋房都是幻象,真正的國家重建不是輕描淡寫就能完成的,也還得以踏實的心態逐步做起。
其後的兩套《櫻:春之幻想》(1946)及《雪夜之夢》(1947)是兩套充滿創意的作品。《櫻:春之幻想》只記述蝴蝶在某段時間的生活經歷,並無太多故事內容且無一句對白,但片中各角色的動作卻與配樂Carl Maria von Weber的《Invitation to Dance》暗合,與現今MTV動畫的概念相似。
中間一格為《雪夜之夢》的片段,右邊一格為《春之幻想》片段
《雪夜之夢》則為一套剪影動畫,片中角色全為一個個平面黑影,演繹西方的經典故事《賣火柴的女孩》。雖然演繹方式與一般街頭上演的剪影戲很相似(這是當然的啦),可是製作人並不甘心於此,所以在小女孩擦火柴遇到母親的一幕,運用背景劇烈轉變的手法,成功營造一種動感視覺效果,彌補了原先較為死板的感覺。《雪夜之夢》的結局被改篇成小女孩在睡醒後被教會收留,雖然有點破壞了原著神髓,但也不妨看成一種積極的人生觀。
之後的《芝麻開門》(Open Sesami,1955),將《阿里爸爸四十大盜》改篇成在日本村落發生的故事是它的賣點,但老實說除了人物造型都被日本化外,無論在動作設計與劇情舖排,都與迪士尼或華納兄弟等歐美動畫無大分別。至於《動物棒球大戰》(1949)講述小動物們組成雜牌軍擊敗驕傲的猿猴隊,動物造型與故事都可愛有趣,那幕在觀眾席上舖天蓋地都是猴子的一幕,令本座想起了PS遊戲《捉馬蹓》系列。
由於未有在觀看「I」時所作的心理準備,加上早一晚到天亮才睡,到此本座與能吊民皆抵不住睡魔攻擊而相繼倒下,在迷糊間錯過了幾套作品,而直至尾二的《猿正宗》(1930)才終於清醒過來。相比起一些後期作品,《猿正宗》的背景明顯較為簡約,多數場境皆類似國畫般來個粗粗幾筆,甚至大量留白。經此營造之下,焦點自然放在那位主角、獵人與猴子的動作上:無論是追、趕、跑、跳、碰,所有動作皆一氣呵成,絕對是高水準演出。
壓軸的《高團右衛門退妖記》(1935)描述一位鄉間武士受託進入古廟捉鬼的經過
Tweet
[動之魂]《日本動畫先驅》I

《日本動畫先驅》(Pioneer of Japanese Animation)是第一屆國際短片節「InDPanda」裡中的節目之一,所播放的動畫短片的製作時間介乎1920至1940年代之間(於1955年製作的《芝麻開門》除外),「日本動畫先驅」之名可說當之無愧。今次展出的短片共十八套短片,分兩次播出。
既稱之為「先驅」,我們當然不可能追求視覺效果或內容表達會有石破天驚的豐富體驗,相比起「欣賞」,可能「朝聖」的心態更重; 最初播放的,是一連串製作較為粗糙的作品,連聲音也沒有,有需要時則以默片形式交待對白。GTO在第一套《龜兔賽跑》(兎と亀,1924)後宣告陣亡,能 民則衝了出去講電話,本座由於有了觀看《日本動畫先驅 II》的經驗,還算是勉強支持得住,但睡魔在大部份時間其實未停止過侵擾。
第一齣讓本座精神一振的作品是《黑貓小兵》(Corporal Norakuro,1929)。這是根據一套在1930年代連載的長篇漫畫改編,關於一隻,介紹書說是參考自《Felix the Cat》的黑色小貓,但本座怎樣看也像是一隻黑色小狗的故事。
第二格為《Corporal Norakuro》片段
雖然《Corporal Norakuro》原著本身就是一套宣揚軍國主義的作品(曾描述這頭Norakuro往中國大陸遊歷與執行任務),然而在影片中除了幾條惡神惡煞的「第一惡犬聯隊」成員以外,其實並無任何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片以Corporal Norakuro無意中得知「第一猛犬聯隊」的大敵猿猴盜取營中某樣重要物事,並展開一連串追捕行動為主題,結構完整而動作流暢,以1929年的製作年份而言,可說是超班之作。
現代版本的《Corporal Norakuro》?
《居酒屋的一夜》(A Night at the Bar,1936)背景為一名窮光蛋因拾起一張有關海底寶藏的傳單,因而在居酒屋發了一個尋寶夢。起初的場景相當日本化,但在「地府」相遇兩個武士之後,卻無端前往一艘西洋帆船與骷髏船長決鬥,就好像日本人完成前半部份的動畫後再由歐美方面接手完成一樣。
《弁慶對牛若丸》的最後場景:五條之橋
再之後播放的《弁慶對牛若丸》(Benkei vs. Ushiwaka,1939)則巧妙地將神話式打鬥融入於動作場面,看著那些四散的飛劍、一躍而上樹頂的高手對峙,以及片末弁慶在橋上擊倒百人故事中,被義經以柔制剛收服的一幕,皆讓本座感受到濃厚的中國武俠味道。
總體來說,《日本動畫先驅 I》的作品重點多在「開創之路」,原創性不夠「II」強,所以在可觀性方面亦較為遜色。但即使如此,壓軸的一套33分鐘,日本海軍省有份策劃的軍國主義動畫《桃太郎之海鷲》。
Tweet
2005香港書展遊記

當書展這個熱門話題給各Blogger說得快爛掉之時,本文才匆匆上載。遲遲未寫自然又與懶字有關,這實在有負歛書狂這個自封的稱號。
很多人說現在書展已今非昔比,二樓書店的競爭令所謂「年度折扣」失去了意義所在;大量人流令展覽變成了墟市,根本連「揀書」的機會也沒有;大量明星與精品充斥更令「書展」兩字名不正言不順……本座其實也很想站以這種批判角度大罵一番,可是自己的所作所為實在沒有資格說三道四──既然這麼沒有意義,那幹嗎今年在書展的購書金額還是超出上年近倍?奴隸就是奴隸,有資格對奴隸主的安排說三道四嗎?
而說實在的,今年的書展安排也實在不算太差。多得夜市半價以至免費的優惠,星期日下午的人流似乎比上年略有鬆動(不過若要悠閒地挑書就死心吧),大部份精品集中在其中一個展館中,也令書迷的厭惡感大減。當然,無可避免地,那些不太美麗的女作家海報仍充斥四處,教人質疑究竟是賣相頭還是賣文字(還有那位真的以為自己是明星的蘇民峰)。
既然擠擁的情況是解不了的死結,也不好意思如遊客般帶到手拉車入貨,本座唯有相應調整策略。在前往書展前的數天,本座已委派好友阿平為先鋒,在會場購入數本又貴又重的近代史磚頭(見隨後之館藏整理名單),減輕正式作戰時的負重及金錢補給負擔。這種前哨戰自然獲得理想的效果,但代價卻是麻木了對「經已買了很多書」的危機感,埋下花費創新高的禍根……
書展團成員與去年略有分別,但陣容反而更「強大」了。除能吊民因要前往立法會搗亂而缺席,易一居士亦懷有公務,只能再在展館內會合;吳教授、小芳、本座與GTO陣容不變,再加入了新成員Nightmare和Bill So(不要誤會,不是Billy So)。
書展一開始,就由對會展構造及書展攤位分佈較為熟悉的GTO為嚮導,心想以此安排必佔盡地利;誰料GTO竟為敵方細作,一開始就帶一行人前往最為沈悶的精品展館。雖然當事人振振有詞地聲稱「把好吃的留到最後」,但為何挑選此館作為第一站,我等一眾羊牯自然心裡明白,只好無奈兼沈悶地粗略逛過一圈後,遺下「私務纏身」的GTO離開現場。悲哀的GTO隨後一再重覆「逃獄」→「被捕」→「收押」的過程,基本上只有三份一時間能與「本隊」會合,其餘時間均被獄長囚禁,不禁令人黯然神傷。
由於書展實在太擠,某些攤位連究竟賣些甚麼也不能看清(不過本座外號「盲俠」,就算擠了進去應該也是看不到的),所以當GTO與本隊接上的時候,就由嚮導轉職為哨兵,拼命鑽入人堆中偵察,再將值得推介的好書告知本隊,本座幾本好書就是經此推薦而購入的──當然最可惜的是,GTO充當哨兵的時間,只限於「逃獄」期間。
整個行程約於五時左右結束,作戰時間三小時,各人皆略有斬獲(當然本座則絕不能以「略」來形容……)除易一因已在書展當值多天而未有購物外,就連Nightmare也在最後關頭失守,以180元「天價」購入《美國攝影學會》工具書兩大本,這更顯得小芳全程「只說不買」的定力驚人。
其實在五時至六時間,有一法國漫畫家舉行講座,而他的中世紀畫風正是本座所愛;最後選擇與眾人離場而未有出席,算是一個遺憾。
Tweet
[動之魂]《SHUFFLE!》vs《Angel Halo》

從Momoko’s Blog看回來的日本七月新番動畫《SHUFFLE!》介紹:
故事:世界上存在三個種族,分別是人間,神族及魔族,學校的學生並不只有人類,也會混合 了來自魔界及神界的學生。一天,班上來了兩位轉校生,她們分別是神王的女兒及魔王的女兒,男主角被選定了這兩日的丈夫候選人,如果選擇神之女リシアンサス (Lisianthus),就可以成為下任國王並使用神力,相反的如果選擇魔王之女ネリネ(Nerine),就可以成為下任魔王並使用魔力,究竟主角會選擇那一方呢,還是選擇他的幼馴染呢?
Momoko給予的期待度是8個,不知他對8年多前由Active Soft推出的經典H-Game《Angel Halo》又會怎樣評分呢?這次輪到本座運用剩下不多的記憶,回顧一下它的內容:
故 事:1999年12月,隨著太陽質量不斷增強,即將出現本世紀最長時間的日蝕現象,但當時沒有人知道,這其實象徵著世界末日已進入倒數階段。在校園過著平 淡生活的高中男生日下部真,竟無端成為了世界未來的關鍵所在;天界方面為了爭取日下部真,派出了天使偽裝成德國留學生ソフィア・ハーランドウルフ (Sofia)前來親近日下部真,惡魔則派出了自己的未婚妻リリス・イリード(Lilis)進行魅惑。面對兩位突如其來的轉校生,究竟日下部真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天使?惡魔?還是自己的青梅竹馬以至其他MM?
怎樣?即使不是照辦煮碗,也很難說沒有相似的地方吧?
記得在《Angel Halo》中,無論玩者作出何種選擇也不能改變世界末日的結局,最多只能為滅亡的世界的將來保存一絲希望,不知《Shuffle !》的劇情又會怎樣發展呢。
參考閱讀:Momoko的家裡蹲廢材日記:2005年七月新番介紹
補記:原本只是打從作為特典依附在其中一篇文章上,不過東找西找也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宿主」最終只好獨立成文了……為彌補文章的簡短,唯有貼多些圖作補償吧……(不過最多只是去到PG程度,對不起,讓大家失望了)
Tweet